大家好,我是陌上小桑树,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我们今天所要讲述的就是在我国战国时期发生的秦国灭六国的事情。
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但是为什么秦国灭六国,首先拿自己的邻居韩国开刀呢?
说起这件事情的话,那就不得不说一下,秦国远交近攻的策略。
远交近攻的话呢,首先是安抚那些距离秦国相对较远的**,同时进攻距离秦国较近的**也就是像韩国这种**。
比如说齐国和燕国,那么这些**距离秦国相对较远,即便秦国将韩国灭掉,那么也不会直接对他们产生利益上的冲突,所以说秦国拉拢齐国和燕国可以给自己灭掉,韩国壮大自己提供一定的便利。
秦国是如何灭掉韩国的呢?韩国自身的话其实也是有着一定实力的,虽然说韩国的人口不是很多,但是韩国兵器十分的精良。有这样一种说法叫做天下强弓劲弩,皆出于韩。
韩国本身是有着一座铁矿山的,而且冶铁技术很是发达,那么这样的情况下呢,兵器的精良就可以弥补韩国人口不足的问题,但是韩国本身处于被各国包围的一个状态,很是限制了它的发展。
而这些的话,反倒为秦国提供了便利,秦国想要征战天下,那么铁器是肯定非常的需要的。
同时韩国自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当时的韩国内政很是**,可以说给秦国提供了灭掉韩国的机会。
公元前231年,韩国向秦国求和割让了整个南阳地区,但是这并不能够真正阻止秦国灭亡韩国的步伐。
公元前230年,秦国派了一个叫做内史滕的人率军从南阳郡出发,灭掉了韩国。而这个所谓的内史腾,就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在史书中记载,只知道他的名字叫做腾,内史其实是一个官职,而这个官职的话连将军都不是。
战国的韩国,春秋时晋国六大夫,战国七雄之一,姬姓。春秋时,晋昭侯封其叔叔成师于曲沃,成师的儿子庄伯又封弟弟姬万于韩原(今山西省稷山县),韩万以封地为姓,称韩武子。
公元前589年,韩武子之孙韩献子佐晋景公打败齐国,被封为大夫,为晋国六大夫之首。
公元前453年,晋国被韩、魏、赵三家大夫瓜分。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正式承认韩景侯为诸侯。韩国建都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之一。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掉郑国,迁都新郑(今河南)。
韩国强盛时的疆域有今山西东南部和河南省中部,所处位置东有魏,南有楚,西有秦,北有赵,强国环伺,势力一直不能发展。公元前355年,韩昭侯用申不害为相,实行**改革,国势有所发展。战国中后期,秦国向东扩张,对韩的威胁日益严重。
公元前335年至公元前301年之间,秦先后攻取了韩国的宜阳、鄢、石章、武遂、穰等地。但韩也不示弱,公元前296年,韩与齐、魏联军攻入秦地函谷关(今河南省灵宝县),迫秦归还了河外及武遂等地,但不久诸地又被侵占。以后,秦国日益强大,不断攻韩,韩军屡败。
公元前230年,秦派内使滕攻韩,掳韩王安,在韩地设立颖川郡,韩国亡。 韩国自韩虔公元前403年开国至公元前230年被秦国所**历十一君,一百七十四年。
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
开国君主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
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迁都新郑。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起源于三家分晋:春秋末年,晋国大夫赵襄子、魏献子和韩宣子于公元前433年先行暗杀智伯,然后再将晋的领地瓜分,成为三个诸侯国。后世历史学家将韩、魏、赵三国与秦、楚、燕、齐合称战国七雄。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省郑州)。
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韩国成**之治。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 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使韩国成为**个被秦所灭的战国诸侯国,于前230年灭亡。
灭亡顺序为: 韩魏楚燕赵齐秦。公元前230年,秦派内史腾率军突然南下渡过黄河,攻破韩国首都郑(今河南新郑),韩国灭亡。
公元前229年,秦军乘赵国遭受旱灾之际,兵分两路,南北合击赵都邯郸。
前228年,破赵军,攻占邯郸,俘赵王,赵国灭亡。公元前225年,秦军突袭并围困住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军依托大梁的城防工事*守,秦军强攻毫无奏效,于是引黄河水灌入城内。三个月后,大梁城被水浸坏,魏王投降,魏国灭亡。公元前225年,秦军攻占楚都郢(今湖北荆州),俘虏楚王,楚国灭亡。
公元前223年,击破项燕,全面占领楚地。秦于公元前226年派王翦率兵攻打燕国,秦军在易水大败燕军和前来支援的代军,攻陷蓟,燕王与太子丹率残部逃往辽东。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率军歼了逃到辽东的燕军,俘虏燕王,燕国灭亡。
公元前221年,秦王以齐拒绝秦使者访齐为由,命王贲率领秦军伐齐,秦军避开了齐军西部主力,由原来的燕国南部南下直奔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北)。齐军面对秦军突然从北面来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齐王不战而降,齐国灭亡。
秦在统一**15年后,于公元前206年灭亡。
春秋战国时期七国国都在哪? 齐国国都在临淄(今山东淄博) 楚国国都比较多,分别在丹阳、郢、鄀、鄢、陈、矩阳、寿春 燕国国都在蓟(今北京市房山) 韩国国都一开始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迁都到了新郑 赵国国都在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附近) 魏国国都一开始在安邑,后来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 秦国国都在咸阳(今陕西咸阳市西) 春秋战国时期七国国都现在在哪 齐国:现在的山东省淄博市 楚国:现在湖北荆州 燕国:现在的北京一带 韩国: 现在的河南新郑 赵国:现在的河北邯郸市 魏国:现在的河南开封市 秦国: 现在的陕西省咸阳市 春秋战国时期七国资料 春秋战国时期的资料 请打开 :baike.baidu./view/47876.?wtp=tt :baike.baidu./view/26914.htm :baike.baidu./view/27201.htm :baike.baidu./view/20236.htm 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国都在现在的哪里 吴国:吴国拥有今江苏大部、上海市、安徽和浙江的各一部分地区,定都姑苏(今江苏苏州市)。 希望可以帮到你! 春秋战国时期七国称霸时间 1、春秋战国是历史上东周的两个时期,是前后顺序,先春秋后战国。
2、春秋时期,共有五个**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实际称霸的五霸分别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随着战争和吞并,**剩下七个最为强大的**,史称“战国七雄”。分别为:齐国、楚国、燕国、赵国、韩国、魏国、秦国。 4、战国七雄灭亡时间:公元前230年,韩国灭亡。公元前229年,赵国灭亡。
公元前225年,魏国灭亡。公元前225年,楚国灭亡。公元前222年,燕国灭亡。
公元前221年,齐国灭亡。 5、楼主所说的春秋战国时期七国称霸时间,**应该包含在上述四条之中。 春秋战国时期吴国算七国之一吗 不算。
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七个实力最强的诸侯国,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被称作“战国七雄”。 春秋时有吴国,先后击败楚、越两个大国成为霸主。
吴国国君寿梦(子爵,前585年后)时期收留楚国叛臣申公巫臣,逐渐强大,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吴王夫差灭越国称霸。 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卷土重来,击败夫差消灭吴国,成为春秋时期**一个霸主。 勾践*后,越国与中原沟通减少,逐渐封闭变弱,再次沦为蛮夷之地,不入战国七雄之列。 其实战国时期并非只有七个**,其他比如卫、郑等小国。
有用请采纳 春秋战国时期魏国国都大粱是现在哪里 春秋战国时期魏国国都大粱是现在河南省开封市一带。大梁城,为**古代战国时期魏国的都城。战国七雄之一魏国魏惠王六年(公元前364年),魏国将国都从山西安邑(今山西夏县、安邑一带)迁至仪邑(今开封市城内外西北一带,春秋时期称仪邑,处在卫国南部边境),改称大梁。这是今开封城创立之始,也是开封城**于此地的开端。
春秋战国时期六国的国都 秦国 咸阳 赵国 邯郸 魏国 大梁 韩国 新郑 楚国 郢都 齐国 临淄 燕国 蓟 齐国||临淄||山东淄博 楚国||鄢郢||湖北江陵西北 燕国||蓟 ||河北北京一带 韩国||新郑||今河南新郑 魏国||大梁||前都城安邑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至今河南开封 赵国||邯郸||都城在安邑今山西太原东南,后迁至今河北邯郸 秦国||咸阳||陕西咸阳 春秋战国时期 否. 战国时期诸侯国进行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华夏族和其它各族接触频繁,促进民族融合。
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韩国成**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