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区别是,性质不同、种类和内容不同、特点不同,具体如下:
一、性质不同
1、表演游戏
儿童游戏的一种。表演游戏是根据故事或童话的内容,扮演其中的角色,并运用语言、动作和表情等表演形式再现作品内容。
2、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二、种类和内容不同
1、表演游戏
①、幼儿表演
这是指幼儿自己作为演员表演的歌舞剧、童话神话剧、故事表演剧等。
②、桌面表演
桌面表演游戏是指幼儿在桌面上,以玩具或物体来代替文艺作品中的角色,以幼儿的口头语言(如独白、对白等)和玩具操纵再现文艺作品内容的一种游戏。
③、木偶表演
木偶是指用木头制成的偶人,人们把用各种材料制成的偶人都称做木偶。木偶形象夸张,生动有趣,造型美丽,它既是艺术品又是幼儿喜爱的玩具。
④、影子戏
影子戏(皮影戏、灯影戏)是在灯光作用下,靠物体侧影的活动来表演文艺作品内容的一种游戏。
2、角色游戏
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
三、特点不同
1、表演游戏
①、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很相似,都以扮演角色为手段,去反映现实生活,但角色游戏表现的是幼儿的具体生活,表演游戏表现某一文艺作品的内容。
②、幼儿的表演和成人演戏一样,是对文艺作品的一种再创造。表演游戏以表演为乐趣,要使其生动活泼自然,不要苛求表演效果和终结。
2、角色游戏
①、幼儿可以自由地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因而他们对角色游戏的兴趣最为浓厚,幼儿玩角色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也十分多样与新颖。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想象,创造性地模仿现实生活的活动,它为孩子提供了模仿、再现人与人关系的机会,为他们形成良好的**交往能力打下基础。
②、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再现**中的人际交往,练习着**交往的技能,不知不觉中就提升了人际智能。
(1)游戏主题与内容来源不同
角色游戏的主题和内容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反映的是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所经历的或见过的人和事。比如:再现爸爸、妈妈的家庭生活、快递员、警察、医生等**职责。
表演游戏的主题和内容则源于故事、童话、影视等文学作品,幼儿可以单纯地模仿再现这些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也可以对文学作品进行创编、续编的表演。
(2)游戏角色上不同
角色游戏的角色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幼儿根据原有生活经验自主决定游戏的角色。而后者则源于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幼儿的语言、动作、表情都受到文学作品的影响,要求符合角色的特点,虽然有改编的成分,但是角色的塑造自由度相对于角色游戏要小。
另外,角色游戏一般由幼儿亲自扮演角色,表演游戏则不同,如“小剧场表演”可以是幼儿亲自扮演角色,“桌面表演、木偶表演、影子戏”可以是玩偶表演,幼儿配音。
(3)游戏结构性上不同
角色游戏的结构性比较弱,游戏的情节事先没有框架与“脚本”,游戏的材料用于替代生活中的物品,简单朴实,例如:看见一堆沙土,就会将沙土视为米饭,展开“过家家”的游戏。
表演游戏的情节需根据故事的内容,有较强的结构性,游戏材料的选取需要更夸张以凸显舞台效果,例如:表演“白雪公主”童话故事前,先要分配角色,熟悉剧本,准备各个角色的服装及头饰等,有很强的结构性。
(4)定义的不同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各种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表演游戏是根据故事、童话等的内容,通过动作、表演、语言、扮演角色等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
(1)相同点:二者都是幼儿玩扮演角色的游戏,以表演角色的活动为满足。
(2)不同点:
A、选择不同: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所扮演的角色是文艺作品中的角色,游戏的情节内容也是反映文艺作品的情节内容。
而角色游戏中的各种人物,反映的是幼儿自己的生活印象,游戏的角色、情节、内容可以由幼儿自己选择创造。
B、目的不同:表演游戏是为游戏自娱而进行的。它与幼儿文艺表演不同,并不是以演给别人看为目的的,而是幼儿自娱自乐的一种游戏活动。即使没有人看,幼儿也会饶有兴趣地进行表演。
扩展资料
从表面看来、表演游戏与幼儿的文艺表演有相似之处,她们都是以文艺作品为依据,但二者也是不同的,幼儿艺术活动,是在成人的指导传授下由少数几个幼儿的表演,大多数幼儿则欣赏;而幼儿表演游戏,不是为了表演给别人看,是“自得其乐”,是为了满足自身游戏的需要,并从中得到愉快和满足。
因此,在表演游戏中幼儿只表演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和最喜欢的情节。只扮演自己最喜爱的角色,无需像表演节目那样恪守老师的要求与规定。表演游戏具有戏剧性、游戏性、创造性的特点。